2024-04-06 18:07:53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你好,
这是上下,我是妙君姐~
在情感渲染、疼痛共情、恐惧泛化等相关领域,我们可以利用皮电反应来测量受试者的相关生理指标。
那么皮肤电反应到底是什么? 如何测量? 如何进行数据处理?
今天,雯雯受邀为我们分享皮肤电数据的介绍和预处理指南。 希望你会喜欢~
Part1 相关概念详解
皮肤电反应是情绪的生理指标。 它代表身体受到刺激时皮肤电导的变化。 皮肤电反应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大脑唤醒和警觉程度的间接指标(来自百度百科)。
皮电导作为一种易于获取、能够很好量化情绪反应的基本生理信号,已广泛应用于情绪识别研究中。
皮电数据在统计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具体的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介绍皮电预处理过程。
Part2 皮电数据介绍
皮肤电信号主要由缓慢变化的基础(强直)活动——皮肤电导水平和快速变化的阶段性(phasic)活动——皮肤电导反应组成,如上图所示(韩英,董雨琪,&毕井刚,2018) 。
2.1 皮肤电导水平(SCL)
SCL是没有任何环境刺激的皮肤电导基线。 它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缓慢而轻微地变化。 SCL的上升和下降根据个人的反应、皮肤干燥程度或自主调节能力而不断变化(韩英,董玉琪,&毕井刚,2018)。
皮肤电导的基础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与性格特征有关。 例如向一文、颜克乐、卢云清(2000)的研究中,测量了大学生皮肤电导基础水平与MMPI量表的关系。
2.2 皮肤电导反应(SCR)
相位响应高于基准水平,具有更高的幅度和更快的变化,并以“GSR突发”或“GSR峰值”的形式显示。
SCR 对特定的情绪刺激事件敏感。 事件相关皮肤电导反应(ER-SCR)会在情绪刺激发生后1到5秒内爆发; 非特异性皮肤电导反应(NS-SCR)在人体中以 1 至 3 分钟的速度自发发生,与任何刺激无关(韩英,董玉琪,&毕敬刚,2018)。
Part3 事件相关的皮肤电导反应
下图(来自mindware官网)是理想的皮肤电导反应。 刺激后,皮肤电在0-4秒内逐渐达到峰值,并在0.5-5秒内恢复。 观察皮肤电反应最多需要9秒。
因此,在设计皮肤电实验时,应注意刺激的间隔时间。 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应至少为 10 秒,以避免混淆对两次刺激的反应。
刺激后,皮肤电极水平应明显上升,峰值是皮肤电极反应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 皮肤电的单位是微西门子(μS),数值大约在5-50μS之间。
受试者的皮肤干燥程度、个体差异、电极垫、采集地点等都是影响因素。 采集数据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确保数据质量。
Part4 如何判断数据质量
本节图片均来自mindware官网。
下图是理想的皮电数据,线条细(没有太多噪音),起伏明显,上升明显。
质量较差的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① 高频噪声
受高频噪声影响的皮肤电响应如上图所示。 线条较粗,但整体波动还是比较明显。
此类问题通常是由电气干扰引起的:连接录音笔的电线是否与其他电线交叉或靠近其他电气设备,电源是否连接正常,主体周围是否有电线或设备。
这个问题对数据没有特别的影响,而且这个噪声也可以通过滤波操作过滤掉。
② 无信号和低幅度信号
没信号。 如上图所示,线条很粗,数值在0左右,可能是无信号或低幅度信号。 可以通过呼吸测试(让受试者深呼吸以观察受试者的皮肤电极反应)来区分。 如果深呼吸后仍然没有信号,没有起伏就说明没有信号。
信号缺失可能与设备连接、电极片过期等有关,导致设备无法采集到受试者的信号。
有些受试者手容易出汗,实验过程中电极片可能会脱落。 您可以使用医用胶带固定电极片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低幅信号如上图所示,数值在0附近,但有轻微波动。 这与个人的生理机能有很大关系。 一些受试者的皮肤电反应不太敏感。 正式实验前需要进行预测和呼吸测试,以排除此类受试者。
此外,皮肤过于干燥的受试者也可能受到影响。 实验前避免使用香味或酒精类洗手液洗手。 并选择正确的电极片(供实验使用,不是过期的电极片),以及正确的粘贴位置(指尖、手掌等)。
Part5 皮电数据预处理
根据上述,可以在分析前过滤掉一些不良数据,但尽量只排除非信号类型的数据。
获得最终数据涉及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时间窗口、基线和最大值的选择; 第二步是数据修正。
5.1 时间窗口、基线和响应最大值的选择
事件相关皮肤电导反应是计算刺激引起的皮肤电导值。 根据上面的介绍,皮肤电达到峰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窗口进行计算。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时间窗口值作为基线值,并选择一个时间窗口值作为最大响应值。 两者相减就是刺激引起的原始值。
例如,可以选择刺激前1-3秒的平均值作为基线值,刺激后8秒的最大值作为最大响应值; 也可以选择刺激后1-5秒的最小值作为基线值,最大值作为最大反应值。
这些选择主要取决于受试者的任务和实验类型,需要参考以往的同类型研究来确定。
例如,在恐惧习得实验中,无条件刺激 US 之后是条件刺激 CS。 如果测量US诱发值,选择响应最大值的时间窗口不宜太长。 刺激后5秒左右比较合适,因为CS也会诱发皮肤电极值,选择太长的时间窗测得的峰值可能是CS诱发的,而不是US诱发的。
根据您选择的时间窗口导出采集的数据,并用基线值减去最大响应值,得到原始皮肤电值。
5.2 数据修正
得到的减法值中,小于0或0.01或0.02μS(这些值在分析中比较常用,具体值请参考之前的研究)视为0反应,将这些值记为0。
我们最终获得的数据需要用于方差检验分析或回归分析,而这些分析的前提是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此步骤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 常用的归一化过程包括平方根和对数化。
① 平方根(x'=√x):
陈伟等人的电皮研究中使用的归一化方法。 (2018)和冯彪等人。 (2017) 是平方根归一化。 该方法还可以使数据方差均匀。
② 对数化(x'=logx):
Ahrens 等人的皮肤电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2016)和穆勒等人。 (2019) 是对数。 当原始数据存在最小值且为零时(x做对数时不能为0),可取x'=log(x+1)。 该方法还可以使数据方差均匀。
经过0次反应的转化和归一化后,得到最终的数据。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 希望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大家有所收获!
如果文章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或者您有其他经验可以分享,请在下方留言~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星星星。 原文文档及相关教程欢迎回复公众号关键词“电皮数据处理”即可下载~
热门手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