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 19:59:54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小河的改变,就是消除自我,超越自私,体现无私的特质。 他近年来做的几个项目:《音乐肖像》、《动作回声》、《寻歌计划》,看似是在寻找歌曲,但其实都是与人有关的。 正在进行的寻韵计划于2018年8月从北京前门磨场出发,穿越北京、长沙、杭州三个城市,为每个城市留下了十余首改编、再创作的老童谣。
《猎谣计划》北京站,左边是小河。文中图片均由PonyBoy拍摄
上海是第四站。 该团队刚刚抵达并正在隔离中。 隔离期间,他们做了一些顺应潮流的事情。 他们与快手合作举办了一场名为“童年的回声”的在线音乐会。 老郎、龚琳娜、刘昆、陆晨、墨西子石、钟立峰等音乐人在线连线。 唱着一首老童谣,累计观看人数竟然达到了150万。 之前他们在各地举办的童谣会,每场的参加人数都不超过50人。小众的人群,有大人有小孩,每人都有一本歌本,给人一种安静又有趣的童谣感觉。 。
两年来,小河团队采访了100多名老人,其中大部分出生于1930、40年代。 他们收集了200多首第一手童谣录音,并进行了十多个童谣场景。
这个团队寻找童谣的过程就像工匠们到山海里寻找材料一样。 他们必须到处跑,一切都必须手工完成,并且必须等待很长时间。 民谣来之不易。 他们的谣言搜寻目标是65岁以上的人。 老人的记忆力是很长的。 你必须一点一点地激励他,潜入水中捕捉一两首歌。
游戏型童谣流传最广。 以上海为例,“嘟嘟嘟,卖糖粥”、“摇摇摇摇到奶奶桥”、“下雨了,关门了,小巴辣人开会了”永远是人们的口头禅。首先出现。 《秋柳》由杭州梁爷爷演唱,旋律改编自一首经典的美国乡村民谣,词据说是李叔同作词。
“如果你没有看到它,你眼前的景象就完全不同了。当你想到这一点,当你回首往事时,你会感到无比悲伤。” 歌声清亮明快,就像树上的白梅花沙沙地飘落。 那时的大人胆子大,眼光高,敢教孩子唱这样的歌。 《秋柳》是梁爷爷在洋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时学会的。 这首歌谣将无常的种子带入了当时孩子们的心中。 当长大后彷徨,思考世事无常,这首歌一定是当年学校里唱的孩子们的安慰。
小禾的团队有6名常驻人员,走到哪里都招募志愿者团队。 前三站的资金来源为:艺术空间展览邀请、艺术节邀请和企业赞助。 上海站的合作伙伴是上海当代美术馆PSA。 不要让“博物馆”这个词吓到你,他们发现的歌曲不会被埋在博物馆里。 PSA官方账号目前已经发布了五期《网络谣言猎杀》,很好玩。 童谣就像一根柳穗插入地里,长出一棵树,枝条奇形怪状。
PSA找艺术家,小河找音乐家,他们一起合作,推出了动画短片、木雕、艺术装置、绘画以及各种再创作的童谣。 陈陈陈把上海小吃变性感又莫名暴力。 他的思乡之情像孔雀的尾巴一样蔓延开来,霓虹灯闪闪发光。 《艳丽》由李行改编,高远、一子定格动画制作,其中有混乱的暗流、戏仿不健康神经症的永恒声音、垃圾水紫色光泽油膜和变异生物的拼贴。 这是一个“混合而黑暗的……世界的替代品”。
陆晨改编的《雨落下》极其温柔。 他加入了一点下里巴人的世俗情感。 少年阿里巴巴必须戴上口罩,乌龟的爪子即将被拔除,而没有手指接触泉水的太后只能煮夜饭。 没有管弦乐,也没有表演。 这个声音只是为了让孩子入睡而发出的低语声,是机器无意中记录下来的。
《辟谣计划》长沙站
【对话】
澎湃新闻:“谣言搜寻工程”上海新闻发布会一月份就举行了,但没过多久,疫情就来了。 网上的造谣计划到底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还是反制措施?
小河:“造谣工程·上海站”上线时,我们就已经和快手达成了协议。 快手与造谣工程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对快手用户进行有效的造谣收集,以及如何利用好“快手方式”网络平台。 疫情确实促使双方的此项合作及相关工作提前开展,并得到了快手社会责任部的大力支持。
澎湃新闻:我看了五期PSA网上造谣推文。 内容非常丰富,格式也非常自由。 在这颗种子发芽的过程中,规划者有多少“规划”成分? 一粒种子自己能走多远? 我给大家讲一个最远的网上谣言猎种子的故事和最有趣的过程。
肖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加入,恢复了“寻谣计划”应有的探索性和艺术性。 在项目初期,我们有很多好的想法,比如如何让更多的艺术家融入童谣的主题? 如何在美术馆更加立体有效地呈现项目的不同维度。 然而,“网络谣言”却因疫情而发生。 它最初是由PSA的沉毅提出的。 她会找艺术家,我会找音乐家来创建一个以童谣为主题的在线创意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邀请的音乐人和艺术家都非常认真。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家“坐月子”,精神和身体状况都不在“最佳时期”。 然而,能够完成具有非凡艺术水准和创造力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
有的特别大胆,比如李行和陈晨晨的两首歌。 陈陈陈刚开始做的时候,给我发了半个demo,问能不能这样工作。 我听后说这太好了! 后来他发了整首歌的demo,效果出奇的好。 除了李兴和陈晨晨比较大胆的编曲外,还有特别轻松的编曲,比如陆晨的无伴奏、孙大斯的民谣版本、绵绵的卧室编曲等。 ,都很耐听。 陆晨选择无伴奏合唱,其实是有很深的思考和用意的。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者的品格。 最新一期即将出炉,小虎的改编也非常不错。 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童谣里还能有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我更喜欢艺术家的创作。 刘星、陈洛君的装置作品; 小龙华的木人; 高远用几千张画作制作的定格动画太酷了; 边平山老师的国画里的诗意和美感等等,我不知道这条路会很长,但春天的芽一定会出来。
澎湃新闻:那场快手直播演唱会据说有150万观众? 与杭州举办的五场现场活动(每场活动有 50 人)相比,这个数字高得惊人。 150万人,到目前为止你听到什么反应了吗?
小河:这个数字来自快手的后台统计。 应该是累计观看直播的人数。 看过近一半或者全部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但绝对比我们线下看的多很多倍。 肯定是有影响的。 这场音乐会给我周围的很多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说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多“过去的声音”,也有的说“过去的童谣怎么这么好听?” 等等,一定有很多声音我没有听到。 现场直播对我和当天80%的音乐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虽然是通过网络,但我确实感觉到我们彼此的距离很近。 除了科技之外,还有音乐的力量。
澎湃新闻:疫情期间我看了好几场快手直播,发现自己存在注意力不足的问题,无法像现场那样投入。 观看在线音乐直播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需要调整一下吗? 在做线上演唱会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如何维护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小河: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特别是要兼顾参加演出、表演自己的表演、与现场工作人员、观众的互动等,尤其是快手的直播,需要与观众互动。 线下场景有一些自己的方法,但面对电脑屏幕确实不习惯。 直播结束后内部反馈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与线上观众的互动。 但一旦开始唱歌,虽然没时间去关心观众,但自己的投入其实就是最好的“安全区”和“吸引力”。
《辟谣计划》杭州站
澎湃新闻:还有神秘和仪式的问题。 您在思考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在线上演唱会的物理空间中营造一种神秘感和仪式感?
小河:嗯,我们这次直播也做了一些视觉上的尝试。 然而,那天我只是在连接和调试设备,非常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美术布景和灯光。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做更好的在线音视频。 但怎样才能让观众有“现场体验”的效果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误会。 网络技术如果走100%“制造”现实的道路,那将是一个错误。 “虚拟”和“超现实”是网络技术的最优形式,比如两个时间和空间的“连接”。 您可以在上厕所或躺在床上时观看直播。 如果您不喜欢该段落,可以完全关闭音频和视频; 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看它。 在线网络不必与离线体验竞争。 至少现在的技术是无法比拟的。 我认为大多数网络技术公司应该开始开发新的“超现实”体验。
澎湃新闻:您在杭州的时候发现,江浙一带的很多童谣都是朗诵式的,旋律似乎已经被时间冲刷掉了。 然后通过音乐家和艺术家的再创作,不仅旋律回来了,还添加了有趣的图像。 在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是不变的,只有歌词和基调吗?
小河:正如你所说,很多旋律都被时间带走了。 尤其是在民间,由于音乐教育还不普及和完善,会唱歌、懂音乐的人并不多。 因此,它不仅仅是童谣。 很多民间音乐流传多年后,有的只剩下文字了,因为写字、背文字比背文字更难。 作曲和唱歌更容易。 从我们在北京、杭州收集到的民歌来看,词也会有所不同。 这是民俗文化演变的特点。 当它经过一个地区时,就会依附于这个地区的文化习俗。 例如,《奶奶桥》是一首闻名全国的童谣。 在浙江,我们收集了近10种不同的词、不同的唱腔。 事实上,可能不止这些。 如果说有什么“不变”的话,那绝对不是指童谣等非物质文化,而是指这些非物质事物演化的机制和规律。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认为北京的胡同童谣的歌词和音乐比较浓郁?
小河:也不是。 或者说“完整”这个词是不现实的。 其实,就像南北饮食的差异一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哪个地方好吃哪个地方不好吃,没有绝对的定义。 北京是一座文化融合性很强的城市。 北京童谣的旋律有很多来自河北、东北等北方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 杭州相对好一些,但是住在杭州的人都知道,现在的杭州话是北方官话的融合。 如果非要说南北童谣的区别的话,那就是从这些歌谣的听觉感受来看,南方的童谣比较委婉、悠扬,而北方的童谣则爽朗、浑厚。 每个都有其优点。
澎湃新闻:《秋柳》这首歌的歌词现在不太可能成为学校里孩子们唱的歌曲。 但当时特殊情况下,这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受无常的教育。 这样的作品会让他们在未来体验到难以形容的情感,并且会有一首歌来表达那种感觉。 所以其实小孩子唱“成人歌”并没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呢?
小河:同意。 有人问我孩子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我说各种音乐都听最好。 因为声音是世界的一个方面,孩子的成长就是认识世界。 但何时听某事,就像何时做某事一样,需要理性设计或人为干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和孩子的未来越来越好。 我们现场录制的《秋柳》上传到网上后,有的小学居然把视频发了过来,他们自发地开始教孩子们唱这首歌。
澎湃新闻:目前在找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秋柳》这样的“伤感歌曲”或者“伤感歌曲”?
小河:其实我们现场“激活”的童谣没有一首比《秋柳》更“悲惨”的,但在我们原来收集的资料中,还是有更多悲伤、悲伤、不同题材的民歌。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人只听到了《秋柳》的悲伤,而没有听到它“快乐”的一面。 “无常”并不是好事。
澎湃新闻:《秋柳》的诞生年代是确定的,但大部分歌曲无法考证。 应该有一些特别古老的歌曲,可以识别旧生活方式和信仰的残余。 有没有这样的歌曲可以聊一聊?
小河:“辟谣工程·杭州站”第二期,我们请到了桐乡唱蚕歌的朱老先生。 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我们为什么要谈论职业? 因为蚕歌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多在婚丧嫁娶时演唱。 开花圈店的朱老师副业是唱蚕歌。 然而,连这份副业也几乎不再有,年轻人的婚礼也越来越时尚。 蚕歌的旋律其实是非常独特和珍贵的。 它是由道教“圣歌”发展而来。 蚕歌的歌词涉及到许多老百姓的生活样本和这方面的智慧。 比如我们现场“重振旗鼓”的蚕歌,讲述了蚕宝宝的几个变化的故事。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比如请神、祈祷、祝福新人等等,但我们没有使用这些。 所以当时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歌词不合适,我可能会被音乐埋葬。
澎湃新闻:童谣和民歌之间似乎没有明确的界限。 选歌的时候有没有划定界限?
小河:童谣有很多种,但今天仍然保留着民间音乐元素的其实已经不多了。 从民国至今,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创作出许多新的童谣。 这是可以理解的,也确实是在促进人类。 音乐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甚至丢弃这片土地上生长的音乐种子。 项目中对歌曲的搜索并不限制是传统音乐还是受西方音乐影响。 歌词不一定要白话或诗文更重要,但一定要“旋律”,歌词内容更贴近不同世代的人。 同理心和共性的童谣。
澎湃新闻:童谣是最简单的民歌,就像儿童游戏,没有任何功利性。 但事实上,游戏中也可能包含着大人想教给孩子的东西,而童谣也不仅仅有好玩的一面。 你曾经对你收集的童谣进行过分类吗?
小河:是的,游戏型童谣最受欢迎,但童谣确实有不同类型。 寻韵计划团队以近两年在北京、长沙、杭州收集并激活的曲目为样本。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分类,目前我们将童谣分为:摇篮曲(母歌)、教育类、游戏类、情感类。 志类及其他,比例分别为:14%、57%、14%、14%、1%。 每个类别下还有更详细的分类。 分类是为了方便检索和研究,但就现实中童谣各方面的功效而言,很难只属于一类。
澎湃新闻:很多童谣很无厘头,可以编不完。 您会用这股源源不绝的生命力来反思您的个人创作吗?
小河:是的,只要你留心,就会有一些作品让你从以前的创作或者传统音乐中得到启发或者兴奋。 这就是人类的同理心。 虽然我们感觉自己是现代人,与很久以前的人有很大不同,但喜怒哀乐的模式和机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甚至是相同的。 这片土地的民间音乐生态极其丰富。 如果搜索歌曲是你的工作,你一辈子都无法完成。 反馈个人创作肯定会发生,而且应该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
澎湃新闻:在之前的演出中,您让老人和孩子一起唱歌。 这种场面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场景是怎样的? 老人和孩子都是比较难理解的群体,但他们似乎更容易互相理解?
小河:不用说,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纯真的、自然的。 老人们过着更加认真的生活,又回归了原本的本性。 所以,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是很放松的。 这也是辟谣计划给我和团队每个人的礼物,让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天真的”人。 在谣言狩猎项目现场,实际上有四代人:孩子、70、80后的父母、90、00后的年轻人、祖父母。 有时我也会思考这个问题。 除了春节或者家里的特殊日子,四代人从来没有机会聚在一起做一件事。 生活有所改善。 人们每天都很忙碌,但也因生活而分开。 在不同城市之间很难轻松连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忘记了那种感觉。
澎湃新闻: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认识自己的爷爷奶奶,也没有孩子。 这种状态一开始没什么,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就感到不安、力不从心。 您创建了一个连接老人和孩子的渠道。 他们是有联系的,那么你和他们呢?
小河:这种通道,当你建设完成的时候,你也会经过这个通道,所以我和我的团队成员,甚至志愿者,都是最能收获这种幸福感和能量的人。
澎湃新闻:你之前做的音乐肖像、《Action Echo》以及你现在的造谣项目都与搜索和你对人的兴趣有关。 这种对人类行为和灵魂的热情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还是慢慢出现的?
小河:我不认为这是凭空而来的。 当然,如果你说你早就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吹牛了。 但回顾过去,正如你所看到的,似乎有一系列步骤导致了今天。 我青春期的大部分创作都是关于人类层面的沉重或终极命题。 直到青年和中年,我才把注意力转向现实生活。 同时我也发现了现实中的人和事是多么的难得,也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自己。 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
附件:《网上谣言追捕》
内容采集:
1、记忆中的老上海童谣(文字、录音、视频均可);
2. 儿歌的演唱和改编音视频我们将在下一期发布。
3.您对本项目的好的想法和建议。
参与方式:
1.参与快手话题#荔枝谣言计划#和@锟·计划
2.参与微博话题#huntrum plan#和@yaner
3.搜索“雁儿”公众号,点击“上传童谣”或后台留言
4. 发送邮件至(标明:“PSA谣言集锦”)
热门手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