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15:00:52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介绍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超能力”的出现是一个偶然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三、五百年就会出现一次。 然而,一两百年间,总有两个“超能力”同时出现。 ”,堪称文明的“双生宝石”,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公元2世纪欧亚大陆的版图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欧亚文明带西端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罗马帝国,欧亚文明带东端出现了另一个“超级大国”——汉朝区。 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和汉帝国(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20年)几乎同时存在。 汉帝国(包括西汉和东汉)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末,灭亡于公元3世纪初。 中国的统治持续了大约400年; 几乎在同一时间,罗马崛起,首先是一个共和国,并于公元前 27 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 罗马成为一个帝国,直到公元3世纪衰落,公元476年灭亡。 蛮族入侵期间。
政权创建
汉帝国是建立在统一之上的,罗马帝国是建立在征服之上的。
汉高祖刘邦雕像
汉帝国基本上继承了秦帝国的领土,表现为武力统一。 汉帝国的创建者汉高帝刘邦是楚人。 他率领起义军进入关中,推翻了秦朝。 他还凭借关中的支持,从东边打败了项羽,最终在关中长安建都。 刘邦没有也不可能把楚人视为“征服者”。 汉代,除王公贵族、奴隶外,其他人都是“户籍”(户籍)的。 是人民地位的统一)。 汉帝国的平民被划分为不同的“贵族”等级:贵族低的只能为人民服务,贵族高的则可以担任官员。 虽然绝大多数拥有贵族身份的“齐民”仍然只为人民服务,但原则上,贵族爵位是一个阶梯,对“齐民”是开放的。 因此,汉帝国的建立是为了统一而不是征服各地人民,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并无区别。
罗马帝国创始人屋大维的雕像
罗马帝国的领土版图在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征服和对其他国家、民族的不断征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表现为军事征服的形式。 早在共和国初期,作为城邦的罗马就将这座城市及周边人民视为“公民”,并将战败后与罗马结盟的拉丁人和意大利人视为盟友; 公元前227年西西里省成立,并将西西里人视为臣民。 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周边土地后,仍然保持着共和国时期征服的传统。 罗马帝国是征服者,在法律上罗马公民是国家权力的臣民。 行省臣民是被征服者,行省是“罗马公民的财产”。
文化渊源
汉帝国主要继承周文化,罗马帝国主要继承希腊文化。
汉代讲座图
汉初,汉高祖、文帝、景帝均采用黄老之学(以道家为主,融儒法于一体,主张遵道、尊法、礼法并用,和安静无为),轻佻和低赋税,和省刑和法律; 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大一统是天地恒经,“天地之气”。以“人”和“王权神授”为基础,以德为主、刑为辅,以“三纲五恒”为“王道”。 从此,儒学(汉儒学不同于先秦儒学,融阴阳学派、黄老学派、法家思想于一体)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来自周(包括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文化。
罗马帝国斗兽场遗址
罗马帝国从希腊获得文明的火花后,也接受了希腊的全部文化遗产。 罗马人不仅向希腊人学习了贸易,还学习了文字、神话传说等一切文明,并发展成为拉丁文字和罗马神话。 它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宗教,即多神教。 在基督教出现之前,罗马也是一个多神教。 同时,它继承了古典希腊哲学,也继承了自然科学部分(原因是在古希腊自然科学部分包含在古希腊哲学中)。
政权管理
汉帝国实行郡县制,罗马帝国实行行省制。
作为跨地区的大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土地面积相近(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控制了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汉朝鼎盛时期控制了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相似的领土面积。人口规模(全盛时期人口均超过 6000 万)。 为了对广阔的领土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划分行政区域。 罗马广泛实行行省制,汉代则广泛实行县制。 两者都有由中央任命的官员来统治地方,而且是相似的。 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来看,罗马帝国和汉帝国是无法比拟的。 但具体来说,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汉帝国疆域图
汉帝国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暂且不说汉高祖刘邦时期短暂的郡县与诸侯并存的情况)。 它有完整的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地方的行政体制。 各州设有都督(后改称太守)和数名县级官员。 县以下为县。 大县有县令,小县称为县令。 每个县设有数名县级官员。 官员由国家任命,按制度从国库领取俸禄(五铢钱和粮食)。 县级以下为乡镇。 乡镇的“三长老”是由当地官员从当地群众中选举产生的。 他们被任命管理该镇并从国家领取工资。 汉代中国没有自治、半自治城市(汉武帝以后,只有西域等边疆地区,没有实行郡县制,而是管理西域)地区保护地已实施)。
罗马帝国领土地图
在罗马帝国,各个行省的情况差别很大,待遇也不同。 例如,对于位于西西里岛的行省,罗马派了一名总督指挥当地的罗马军队并掌握当地最高司法权,并派了两名财政官员负责财政和税收。 州长和财务主管每年选举一次,他们没有完整的官僚机构。 地方事务仍然由隶属于罗马总督的小国管理。 该行省对罗马帝国最大的义务就是向罗马纳税。 西西里省的配额是收成的1/10。 又如埃及,当时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由皇帝派出的总督统治。 总督、司库等高级官员均由罗马人担任,人数很少。 他们有一群希腊裔官员和税吏作为助手。 在广大基层,埃及原有的机构继续存在。 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许多省份出现了一批自治或半自治城市,每个城市都有或大或小的土地。 总之,在罗马行省制度中,不同程度的地方自治相当广泛地存在。
对外关系
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开拓性的、注重对外贸易的国家。
汉帝国以秦帝国为基础,不断向大陆周边(尤其是西域等地区)扩张。 罗马帝国以希腊化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为基础,不断环海向外扩张(尤其是向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等地区)。 两个帝国逐渐开辟了相互沟通的重要贸易路线——“丝绸之路”。 没有任何。
敦煌出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公元前2世纪之前,仅开辟了葱岭以西地区,而中国葱岭以东地区尚未开发。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国,途中被匈奴扣留。 直到公元前126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卫青率汉帝国军队两次击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迫使匈奴逃往漠北。 这时,张骞奉命前往乌孙国(今巴尔喀什湖东南)。 伊犁河流域)。 司马迁《史记》称张骞两次出使为“空”,正是因为他第一次走上了河西走廊的道路。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东段有两条支路。
陆上丝绸之路
从玉门、阳关(今敦煌以西)出西域,有两条路线:从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至南山(今阿尔金山、昆仑山)至北勃河(指今新疆若羌一带)两山(北珠河)西行至莎车(今新疆莎车)为南路;南路西过葱岭,出大月支、安安(今山)博河(指)。至今塔里木河)向西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为北路;北路西过葱岭,再出大源(今费尔干纳)、康居(约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海)、燕蔡(约今咸海与里海之间)”(原著燕七,错)。 两条路均在天山以南:北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塔里木河西行,南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沿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北麓西行。河流。
张骞第一次出使时,逃离匈奴,经大源、康居、大月氏到达大夏。 他所走的路线可能就是《汉书》中提到的北路; 当他回来时,他“并(并)南山”,那么此行必定是《汉书》中提到的南道。 两条路线都是张骞开辟的。 东汉时期,班超管理西域,于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秦朝(罗马帝国)。 甘英已抵达安息西境,正欲渡海(前往拜占庭),但被安息西境船夫劝阻,未能成行。 这里是汉朝使者在“丝绸之路”上到达的最西点。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帝国的丝绸大量运往西方,在罗马帝国成为贵族富人们流行的服装和窗帘材料。 此外,中国的铁器、漆器等也被输入到西方。 来自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和毛织品,来自印度的宝石和香料也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汉帝国。
帝国陷落
东汉灭亡匈奴,因诸侯割据而灭亡。 西罗马帝国因日耳曼人和其他蛮族的入侵而灭亡。
卫青北上攻打匈奴
东汉初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两个部落。 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朱王率领四万余人南下投靠汉朝,史称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 留在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公元89年至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进攻北匈奴。 他们在漠北和阿尔泰山击败了匈奴,迫使他们西迁。 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籍中消失了。 。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汪达尔人洗劫了罗马
西罗马时期,各地蛮族纷纷起义,其中最强大的是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 西哥特人占领了高卢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并一度入侵罗马城。 最后,西罗马皇帝不得不承认西哥特王国的建立。 汪达尔人占领了从北非到西班牙的西罗马帝国。 可以说,西罗马仅存的领土就是意大利。 公元475年,奥瑞斯特(罗马将军、日耳曼后裔政治家)赶走了西罗马皇帝尼波斯,立他的儿子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为西罗马皇帝。 公元476年,奥多亚塞(日耳曼蛮族将军)杀死了他的指挥官奥瑞斯特,废黜了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自立为意大利国王。 这也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结论
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是人类历史上令人惊叹的文明“双宝石”。 两者在政权的建立、文化的渊源、政权的管理、对外关系、帝国的灭亡等方面有太多的不同,也有太多的相似。 不过,这并不妨碍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共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因此,中国和罗马这两个领土面积、发展水平、国力和成就都相似的帝国,除了旅行者讲述的故事之外,基本上彼此不了解。如果说中国人和罗马人不同,印度帝国与其先进文明进行了接触,他们很可能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形成了一种不同的、更加开放的态度,就像中国一样,罗马印度和孔雀印度都修建了道路、堤坝和精心规划的城市。汉帝国是一个融合了不同文化并在其帝国边界上与“野蛮人”作战的扩张主义世界体系,尽管其文化发展水平和技术复杂程度可能与古代相媲美,但汉帝国可能是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帝国。印度和罗马。” ——墨菲,《亚洲史》。
关于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谁强谁弱,谁才是真正的王? 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 历史依据还不够。 我们不妨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读者们,您可以重古鉴今,通过论证生动地展现历史的魅力,看到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 按理说,努力表达各自的意见和心中的王。
参考:
1.(美)Nebent,(美)霍利斯特; 杨宁、李云译,欧洲中世纪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 姚杰侯,李鹏程,杨申。 西欧文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陈明远,新浪博客《公元前前后并存的两个超级大国: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比较——一个比较文明的讨论》
热门手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