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23:39:46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前几天一个老朋友来拜访我,问我长期手脚冰凉,很容易感冒、头晕该怎么办。我详细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发现他是属于寒湿体质,体内湿气太重,早上上班走快了点不小心吸入一口冷气,都会腹痛难耐。
怎么办呢?也简单,我让他每天早上出门前,嘴里含一片鲜生姜,等口水和姜汁慢慢混合之后再咽下。他照着做了之后果然好了很多,身体也感觉暖和了。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除湿化痰的功效。嘴里含一片姜,能帮助人体抵御寒邪侵袭,驱散体内湿气,除了在冬季,夏天也应适当吃姜,或喝喝姜茶,能温暖肠胃,化解体内的寒湿之气。
寒气、湿气重,人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阴盛阳衰,冬天就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感冒咳嗽反反复复的症状。还有的人会头晕头痛、胸闷,一整天无精打采的,提不起劲来,爬几步楼梯就气喘吁吁,这些都是寒湿阳虚的表现。
古人有句话叫“老怕伤寒少怕痨”,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阳气虚,风寒一袭就容易得“风寒外袭”之症,很多人挺不过来就去世了,而感冒久治不愈,也可能转变成肺炎或哮喘。
清朝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提到“湿为阴邪,非温不化”,说明湿邪是要用温暖的阳气来驱散的。保持身体阴阳平衡,是养生之根本;注意保暖,防止寒湿伤身,则是养生的重点。
因此中老年朋友们在生活中运动中,千万要做好保暖,特别是这3个部位的保暖。
一、背部的保暖
背是督脉、膀胱经所在,感冒多因背部督脉、膀胱经受寒引起。而督脉总辖一身之阳气,督脉经气旺盛,体内阳气也会随之提升。
俗话说,冬晒太阳,胜喝参汤。在冬季有太阳的日子里不妨晒晒背部,一来可以帮助人体补充阳气,二来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寒湿体质的人在冬季往往手脚冰凉,每天花10到20分钟晒晒背部,可以逐渐缓解体寒,令手脚变得温暖。
二、腿脚的保暖
腿脚受寒,容易引发风湿。如果体内寒湿较重,晚上临睡前可用川椒煮水泡脚。
川椒是性热纯阳之物,具有温脾胃、散阴寒、燥风湿的作用,用川椒煮水泡脚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有效去除体内风邪、湿邪和寒邪,促进体内阴阳和谐。
泡脚时水温以个人适度为宜,最佳水温在42℃左右,水温过高会损伤皮肤组织,水温过低不仅无法起到养生功效,还会使寒气侵体,使体内寒气进一步加重。
泡脚时用手掌有节奏地摩擦整个脚底与脚背,可以起到促使经络通畅的作用,按摩涌泉穴,祛除寒湿,缓解疲劳。
三、腹部保暖
睡觉时要注意保护腹部温度,可以给肚子上多盖一张毯子,半夜起床倒水或上厕所,多披一件衣服,以防受寒。
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暖,多运动,促进阳气升发,驱散体内湿寒,就能做到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体内不湿不燥,不热不寒,人就会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免疫力提高。即使有病邪入侵,也能不受影响,健康不生病,生活愉快更长寿。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你们的心中有多么珍贵,就像那句话说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握在手里怕碎了。”每当宝贝儿咳嗽一声,你们的心就跟着颤一下,立马就是看医生、吃药、再来点营养丰富的美食补补身子。
宝贝一哭,你们就像世界级的谈判专家,想尽一切办法去安慰,去哄笑。我们把孩子们守护得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生怕一点风吹雨打。
我们总认为这样的保护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溺爱和过度保护,其实并不是对孩子最好的。
就像郑智化那首《水手》里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现在的孩子们,似乎很难有机会体验那“风雨”。他们在父母的羽翼下无疑是幸福的,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保护真的正确吗?
在中医的世界观中,孩子被视为“纯阳之体”。这个概念源自《颅脑经》,其中提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就像是春天里的嫩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从母体中继承了生命的初气,又通过饮食吸收了世间的精华,本应该生长得旺盛、健康。具体来说孩子从纯阳之体,到成年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初生至幼年(0-3岁):
中医认为,婴儿和幼儿期间,孩子的阳气最为充沛,这时期被称为“纯阳之体”。
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免疫系统逐步建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增强。
中医强调在这个阶段应该顺应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如不当的用药和过度的保护。
童年(3-7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阳气开始与阴精相结合,形成更加平衡的阴阳状态。
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机能逐渐强化,开始有更明显的性别特征和个体差异。
应鼓励孩子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以促进阳气的发挥和身体的健康成长。
少年(8-18岁):
进入学龄期后,孩子的学习和社交活动增多,身心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
中医认为这是阳气转化为阴血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保养身体,避免过劳。
应该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休息,以支持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成年(18岁以上):
成年后,个体的阴阳应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是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情绪管理对于维持这种平衡至关重要。
成年人应当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来维护健康,防止疾病。
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像是被关在温室里的花朵,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生病。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五个主要原因导致了我们孩子“纯阳之体”的损害。
首先,我们来聊聊当宝贝们一有小感冒或发烧时,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立刻冲到医院,希望通过输液快速“灭火”?虽然这种方法似乎能立即控制病情,但其实,这就像是在你的免疫系统打仗时,突然派来了“外援”。
偶尔一两次可能没什么,但长此以往,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依赖这种“援助”,从而变得懒惰,效率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是关于饮料和啤酒的乱喝问题。是的,冰镇饮料和啤酒,配上烧烤,听起来是夏日里的完美搭档。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冷饮会损害他们的脾胃阳气,而油腻的食物会进一步伤害他们的消化系统。脾胃是我们身体的“后天之本”,一旦受损,各种健康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第三个问题是手机的过度使用。有些家长为了方便,或是为了让孩子不吵不闹,就把手机交到他们手上。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熬夜玩手机,影响睡眠质量,甚至浏览不健康的内容,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沉迷于手机游戏不仅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可能因为游戏中的输赢引发争吵,导致情绪问题。
其四,是熬夜的问题。许多家长可能觉得陪孩子熬夜看电视或玩游戏是一种亲子互动,但这实际上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作息习惯。《黄帝内经》中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意思是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如此,对于更加脆弱的孩子们尤其重要。
最后,我们来聊聊孩子们的饮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快餐和洋食品变得随处可见,它们的美味无疑很吸引人,但这些食物通常油脂含量高、热量爆表,对孩子们的健康并不友好。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孩子们体重增加,甚至增加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而且,这种饮食习惯还会影响孩子们的饮食选择,使他们对健康营养的食物挑食,只想吃快餐,这对他们均衡摄取营养,保持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在照顾孩子时,我们作为家长不能总是迁就他们的意愿,给他们想要的一切。健康、合理、科学的养育方式才是关键。同时,我们也不应对孩子们的每一个小动作过于焦虑。适当的挑战和困难,才能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强大的个体。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适当的风雨,才能助力孩子们茁壮成长。”
热门手游排行榜